弘扬中华文化增强责任担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几点体会 更新时间:2016/04/23 12:16:26 点击数:   来源:




内容导读: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924重要讲话”)。这一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 建设特别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9·24重要讲 话”)。这一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特别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精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 大现实意义,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系统、全面、深刻,作为文化工作 者,要把学习、研究、贯彻习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作为头等政治任务。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是具有重大思想解放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孔子研究院的重要讲话、“9·24重要讲话” 等,振聋发聩,澄清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糊认识、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一些片面看法,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解放意 义。比如,关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厚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基因,是我们赖以存在 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的根、魂所系;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来认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关于儒家思想同中华 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的重要滋养,具有和而不同、与时迁移、经世致用等鲜明特点,蕴藏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一系列具有时代价值和 国际意义的思想智慧;等等。这些论述打通了古今,消除了疑虑,具有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意义。

  二是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 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许多新思想、新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领会和把握。比如,关 于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重大问题;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 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关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关于 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关于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 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关于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 路;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把对文化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本质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提升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 觉、文化自信。

  三是具有文化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开创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激发了炎黄子孙的文化记 忆,具有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员作用,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开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新纪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焕发出新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这个阶段将永载史册。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特别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论述,旁征博引,学贯古今,许多经典语言信手拈来,闪光话 语随处可见。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醍醐灌顶,感到非常解渴、非常开窍。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具体把握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⒈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 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 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 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给予总 结,承继这份珍贵遗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形成发展的深层内因和根本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走向未来的巨大动力和宝贵资源,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⒉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华文明绵延 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 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是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源头活水。

  ⒊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 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 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根” 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伟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筑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激励新时代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⒋传统文化与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这几年,世界“孔子热”经久不衰。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话 语权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孔子及儒家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影响力,孔子研究成为世界性题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因势利导,深入研究,在东亚文化圈中 居于主动。世界儒学传播,中国要保持充分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 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 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 的骨气和底气。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 之所在、底气之所在,要求我们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在核心价值观层面走出去。

  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进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如“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 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 的渊源,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 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 义制高点,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鲜明提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和文明多样性的国际主张,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了和而不同、求同 存异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风采,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事务、实施国际战略中的独特优势。

  ⒍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 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 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各种文 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 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 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 思想道德防线。这些重要论述,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 对于提高干部队伍思想道德素质、领导智慧素养,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将我们党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提升 到一个新高度。

  全面把握文化部门的责任担当

  当前,我省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尽管大家都学了,特别是每篇讲话都进行了认真学 习,但是真正贯通起来,系统学习、深入学习、把握精神实质,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还仅仅是开始。二是有些同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还有不敢、不 愿、不够的问题。所谓不敢,就是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思想顾虑,总觉得那是封建糟粕,没有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科学、辩证、唯物地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 所谓不愿,就是不愿意、不情愿,总觉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己无关,是别人的事,是额外的负担,这种惯性思维还有一定市场。所谓不够,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还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跟不上,措施没力度。三是知识能力准备不足的问题还很普遍。在习总书记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命题、开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时 代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的知识能力准备不足,需要克服本领恐慌,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把握力,以及与各项工作的融合力。 四是工作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的问题。当前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展示不够、陈列不活、挖掘整理不深、对外文化交流不畅等问题,需要认真克服。

  文化部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要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学习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首先要准确把握文化部门的职能任务,进一步明确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明确文化部门五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研究阐发。结合艺术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着力做好研究阐发的文章。二是 保护弘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我们祖祖辈辈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系统完整地保护下来,而不至于 在我们手中流失、损伤、湮灭。如果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手中损坏了、湮灭了、消失了,那就是我们的失职。三是传播展示。我们有这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仅 仅藏在禁宫里、埋在地下、藏在图书馆中,要加以活化,发挥好教化育人的作用。四是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精彩。要发挥好交流互鉴的作用,推 动齐鲁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既要在器物的层面、技能的层面走出去,又要在思想的层面、价值的层面特别是核心价值的层面走出去。五是创新发展。既要传承、 保护、弘扬,又要创新发展,根据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人类的渴望,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在创造中保护、在创新中继承、在发展中弘扬。

  如何来完成这些职能呢?一要加强规划设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系统完整地考虑,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如何保护、如何弘扬、如何展示、如何交 流、如何创新发展等要做到胸中有数。要克服随意性、盲目性,防止零零碎碎,搞些鸡毛蒜皮的东西。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全面系统地梳理本地丰富的文化资 源,摸清底数,掌握家底。二要制定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一系列政策作保障。作为地方政府部门,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来进行保护,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 参与保护,共同展示,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发挥政府职能研究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弘扬。三要加强宏观引导。要发挥好政府职能,加强引导,该抓 的抓起来,该放开的放开。四要依法推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合规合法,有法可依,包括文物保护法、非遗保护相关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大文化 立法工作,加强依法行政,依照法律法规来行事,把保护传承、弘扬创新等工作纳入依法行政的轨道。



上一条:筑牢民族团结路文明进步路共同富裕... 下一条:尊重文明多样性 守护文化民族性 —...

中国·开封·东京大道西段【475004】     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05000878号   电话:0371-23658000(党政办) 0371-23662366(招生就业)  传真:0371-23658016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