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高校行,立德树人大师谈”系列报道 更新时间:2016/04/23 12:31:04 点击数:   来源:



刘川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将引导社会未来的价值观,大学要帮 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钮扣’,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说。

  刘川生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兼社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在她看来,大学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有责任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刘川生认为,“教书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全校每位老师的职责。“立德树人”不仅是大学的任务,全社会都是育人的课堂。“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建成育人平台,为大学生和青年人树立正能量。”刘川生说。

  刘川生认为,青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塑造人格,可以规范和约束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纠正大学生人格养成中出现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问题,强化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自律意识,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的基 础。

   刘川生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价值准则,同时,也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基本尺度。

   刘川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关系四个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是对近代 以来甚至自古以来国家理想的时代概括,为促进青少年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 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总目标,大学生在关心自我发 展同时,应该关注社会的进步,并为之努力。

   对于在大学生中间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教育,刘川生表示,这一方面有利于抵制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 个人中心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钳制,不断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唤醒和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给健全人格的塑造以精神上的激励和方 向上的指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守护者

  “一个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的人,一个对待工作只问报酬缺乏责任心的人,一个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时时弄虚作假的人,一个内心冷漠、动辄恶言相向、对同 胞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健全的人格,更遑论高尚的人格。”刘川生认为,健全高尚的人格是伴随人一生的财富,拥有高尚人格的接班人才能建 设好我们的祖国。

  有数据显示,98%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81%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必要”。对此,刘川生表示,大学生的 人格表现总体上说是良好的,积极、乐观、自信、开放、直率、热忱,充满活力和希望。同时,大学生人格塑造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呈现出些许不协调不平衡的特征, 不容忽视。

  刘川生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内社会的全面转型,许多领域正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大学生们思想观念与人生信仰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部分大学生面对多元思想的剧烈冲突,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日渐淡薄,功利意识逐渐崛起,自我中心倾向较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 社会责任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应对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谈到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问题时,刘川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刘川生认为,“这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动

  如何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指南”呢?刘川生指出,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接地气”,“全社会都应成为育人课堂”,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的平台,筑牢抵抗糟粕的“防火墙”。

  采访中,刘川生提到,2014年的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在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有激发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尊师重教的风气。”刘川生认为,大学要打造一支“中国筑梦人”的队 伍,老师作为“筑梦人”,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只有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高尚品德、业务精湛,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受到良 好的教育。

  “作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高校必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塑造有机 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刘川生指出,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把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 人格修养教育,形成思想教育的合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刘川生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表示,“接地气”的教育要落小、落细,才能引起大学生们的情感认同。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 新媒体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刘川生建议用这些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熏陶”,使大 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上一条: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以改革创新... 下一条:李若鹏寄语网宣员:携起手来 共同...

中国·开封·东京大道西段【475004】     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05000878号   电话:0371-23658000(党政办) 0371-23662366(招生就业)  传真:0371-23658016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