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 > 媒体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 > 正文

河南日报:辉煌九十载 奋进新时代——祝贺黄河水院建校90周年
[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李树华   转帖自: 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3 10:10:27 责任编辑:    审核人:]

来源:2019.19《河南日报》第9版


大禹学院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

专业教学场景

全国文明单位奖牌

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学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于兆国王靖 2019年,对于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栉风沐雨迎来90华诞;这一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一年学校第二所大禹学院在南非成功开办,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一年学校作为河南省唯一、中部地区唯一、水利行业唯一的优势竞争力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以下简称“双高校”)A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再次跻身全国高职教育领先方阵,朝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牢记初心使命,培育栋梁英才。1929年3月,创办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称“苦于千百年来黄河危害,决定设学校以负起治黄河、除水患、安民生的使命”。自此,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的第一个开学日,以“江”“淮”“河”“汉”命名四个班级,开启水利教育的生涯。1929年8月更名为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门学校,1942年5月被确立为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历经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沿革,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3月学校由水利部划归河南省实行省部共建。学校始终秉承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指示,以黄河保护与治理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扎根治黄一线、献身治黄事业以及服务祖国建设的优秀毕业生。被赞誉为“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和“黄河技干摇篮”。建校90年来,为水利一线培养了以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大放异彩。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26.2%,博士、硕士占52.9%,“双师型”教师占80.3%。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50余人。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测量、机器人、大数据、跨境电商等65个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专业12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现有联办本科生、留学生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

夯基铸魂激发活力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用抓学习、抓载体、抓阵地、抓品牌、抓融合、抓规范、抓创新、抓典型、抓保障、抓落实等“十个抓”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保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主动融入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准确把握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坚持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相结合,与“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群团工作相结合,与创新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文化校园、廉洁校园、幸福校园建设相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以区域发展和水利行业需求为依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打造12个特色专业群。构建以服务现代水利为龙头,以服务大土建为特色,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重点,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体系,形成强势专业更强,特色专业更特,精品专业更精,专业发展联动、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态势。创新实践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1+X”证书制度。近三年,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80余项。其中,获得世界级团体及个人奖19项、国家级团体及个人奖项277项。2019年新生报到率达9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06%,招生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第三方评价机构测评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在高职院校中排名河南省第一、全国第五。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

产教融合不断深入,创新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先后与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信息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市人民政府、中国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中国电建城建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等校、政、行、企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优质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科技协同创新、紧缺人才共育”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了“智慧水文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机器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承担了“苏丹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埃塞俄比亚风电场测绘”“津巴布韦尚甘尼水工模型试验”“新型手摇式热熔对接焊机研究”等项目。完成了水工模型试验、工程测量、机械加工、新材料研发、软件开发等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近三年,建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个、厅级重点实验室2个、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6项、授权专利169项,年均科研和技术服务到账金额达3000万元。

开放办学步伐坚实,国际声誉显著提高。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自2012年以来,学校校企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留学生,累计招收培养19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300余人,回国后在水利水电行业发挥骨干作用。2018年在赞比亚成立了大禹学院,培养当地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启了河南省高校海外办学新纪元。2019年,南非大禹学院揭牌成立,标志着“1+N”中外分布式办学模式取得新突破。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美国西北密歇根学院开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专业教学标准、2个行业标准获国(境)外认可。引进并开发国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224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达到739人。畅通学生赴海外留学及实习渠道,已有100余名学生赴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留学或实习,满足了部分学生海外求学的需求。学校入选“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中国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1+1+X”双螺旋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12门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投入2300万元支持双创载体和创新实训中心建设,建设67个创客工作室,成立35个创新创业类社团,实现创新创业精神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同步提升。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近两年,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6项、银奖4项、铜奖6项。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创效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未来,学校将积极开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协同创新”为导向,推进建设大学科技园,走出一条“技术引领、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战略。

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近年来,学校荣膺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生管理50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学校作为河南省与水利部共建高职院校、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会长单位、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黄河水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行业职业教育“龙头”作用,牵头成立中国水利职教集团、C19职教联盟,主持国家级7个水利工种职业标准、3个专业教学标准、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从行业职业教育标准的领跑者变成了标准的制定者。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依托水利、服务河南,根植中原、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技术人才摇篮,创新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和“以工为主、以水为特、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专业定位,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历史名校复兴的“水院梦”,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砥砺奋进、再续华章。